尽管中美政治局势发生变化,昆山杜克大学(DKU)与杜克大学仍于2025年5月5日至6日成功合作举办了两场学术研讨会,主题聚焦于“中国气候变化的法律与经济学(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以及“环境政治与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为期两天的线下研讨会由DKU与杜克大学联合主办,标志着“昆山杜克-杜克环境政治与环境正义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与公共政策教授Erika Weinthal和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学助理教授Coraline Goron共同牵头。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环境正义与环境政治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包括来自杜克大学的8位学者、昆山杜克大学的9位学者以及武汉大学的1位学者,其学科背景涵盖政治学、人类学、法学、公共政策和政治经济学。除了学术专家,来自公民社会和智库的代表——包括乐施会(Oxfam)、原油问责组织(Crude Accountability)、安第斯信息网络(Andean Information Network)、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以及作为外部合作伙伴的全球知识倡议组织(Global Knowledge Initiative)——也贡献了他们的见解,围绕气候正义议题展开了丰富多元、跨学科的深入交流。
由杜克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国气候变化的法律与经济学:碳交易及其他(Law and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Carbon Trading and Beyond)”研讨会,专为从事碳交易研究的杜克大学与昆山杜克大学教师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与会者探讨了多个议题,包括中国商业银行的气候压力测试、碳定价、碳抵消市场的增长与选择机制,以及碳交易系统的可信度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在推动全球去碳化进程以及塑造关于气候变化、环境正义和碳交易市场的国际话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当前特朗普政府对于环境议题的政策调整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两国学者仍保持乐观态度,并坚定地致力于持续协作——共同探索如何有效应对环境退化的影响,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绿色且“不让任何人掉队”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