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昆山杜克大学(DKU)在教育与课程创新中的核心重点之一。首先,所有本科生须修读通识核心课程《全球挑战:科学、技术与健康》,课程聚焦气候变化与全球健康等关键议题。其次,DKU开设了大量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专业课程;此外,《数字人文》《公众演讲》《计算微观经济学》《社会科学中的机器学习》等课程,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教学之中。
2024年,DKU推出跨学科课程《让我们谈谈气候变化》,由19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授联合开发,课程由跨学科项目副院长James Miller教授领衔,灵感源自杜克大学同名课程。该课程吸引超过150名学生选修,创下DKU课程选修人数新高。
在研究生阶段,DKU开设了两项聚焦可持续发展的硕士项目——国际环境政策硕士项目与全球健康硕士项目,致力于培养能够应对全球两大紧迫挑战(环境与健康)的专业人才。
此外,DKU还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学习平台,包括实地调研、社区参与式学习项目以及与外部机构的合作项目,如“Future17”可持续发展项目。相关内容将在下方板块中进一步介绍。
昆山杜克大学目前开设了一系列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地球和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从自然科学,到应用科学,再到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学科,充分展现了环境议题的广泛性与交互性。
以下列表中,每门课程均附有授课教师信息。
国际环境政策硕士项目(iMEP)课程请访问:https://env.dukekunshan.edu.cn/academics/academic-program/courses/
2024年秋季,DKU推出全新跨学科课程《让我们谈谈气候变化》,吸引超过150名本科生选修,创下校史选课纪录。课程为期14周,面向所有本科生开放,由19位来自不同学科的教授联合授课,从多维视角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议题。该课程由人文与艺术学部的James Miller教授、社会科学学部环境政策助理教授Coraline Goron,以及自然与应用科学学部大气与环境科学助理教授Ding Ma共同主导。课程内容广泛,涵盖气候变化的数学建模、生物学机制、社会与伦理议题,乃至其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全面呈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并强调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需依赖多学科协同与系统性思维。
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讨论,探索应对策略,并理解其将如何重塑世界与日常生活。课程的一大特色在于取消了传统的考试、测验与评分机制,转而通过专题讲座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促进深度理解与批判性思考。学生们在倾听各位教授分享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其研究领域的同时,也被鼓励反思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自身的观点与行动。
在感恩节期间,学生们走出校园,在本地的一家有机农场共享了一顿家常晚饭,同时聆听了顾教授关于气候智能农业的讲座。
2024年,DKU正式加入“Future17可持续发展目标挑战项目”(Future17 SDG Challenge Program)。该项目由全球高等教育评估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联合发起,旨在汇聚全球顶尖高校,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Future17挑战项目为DKU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来自全球各地学生组建国际团队、共同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宝贵机会。学生将与全球合作企业和组织协作,围绕其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项目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多元文化协作,学生通过与合作方的深入沟通,了解其实际需求,并协助其将发展目标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对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来自合作高校导师及行业专家的全程指导与支持。 该项目由DKU创新与创业中心主导实施,自2024至2025学年,已有两批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们围绕海洋土壤治理、全球教育公平、环境变化与健康等关键议题,共完成了11个实践项目,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DKU, 每位本科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一项“标志性成果”(Signature Work,简称SW)项目。学生需围绕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希望深入探究的研究议题,开展独立课题研究。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课堂所学与课外实践经验,进行跨学科的深度探索。
在2025年提交的332份“标志性成果”作品中,有50份直接聚焦于气候、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占比约15%。另有56份项目探讨了公共健康、不平等、乡村发展与治理等议题——这些内容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总体而言,2025届约32%的“标志性成果”作品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
在36项荣获“标志性成果卓越奖”的作品中,不乏聚焦于气候治理与青年角色、户外空间与健康老龄化、土壤安全及其影响、可持续农业等方向的研究课题。
下方列表介绍了这些项目及所研究的议题。
作为国际环境政策硕士 (iMEP) 项目所有硕士生的毕业要求之一,每位学生必须完成一项硕士课题 (MP)。该课题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并被分为两类:基于客户需求的课题或基于研究的课题。这些选择旨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无论他们计划进入业界工作,还是打算通过博士项目继续深造。
2025届 iMEP 学生提交的硕士课题涵盖了广泛的环境议题,包括可再生能源、中国扩大生态红线的农业溢出效应、煤炭逐步淘汰后的社会经济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这些课题共同为一系列环境问题提供了深入的视角。
硕士课题通常由杜克大学图书馆发布,可在此处访问:
在DKU, 独立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在教师导师指导下,围绕自身热爱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索并获得课程学分的机会。这一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个人学术兴趣,也为他们与导师建立深层次的学术合作关系提供了宝贵机会。
在2024–2025学年,DKU共开展了227项独立研究项目,其中45项直接聚焦环境议题,占比约20%;另有54项关注健康科学、动物福利、社会福祉、老年护理等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的社会议题。总体来看,约44%的独立研究项目涉及可持续发展主题。这些项目融合了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跨学科视角,充分体现了DKU学生与教师在推动可持续未来方面展现出的浓厚兴趣与坚定承诺。以下将介绍部分代表性项目及其所探讨的议题。
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应用学习(SCAL) 是一种将校园及其周边社区转化为“活课堂”或“活实验室”的教育理念。该教学模式不仅依赖课本知识,更强调学生通过采集真实世界的数据、参与本地环境中的实践项目,并与社区协作,深入应对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
在DKU开设的《食物生态学》等课程中,学生可通过观察DKU社区菜园的日常管理,探索可持续农业的具体实践。社区菜园禁止使用化学肥料,仅采用有机农药,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一手经验,帮助他们理解本地环境中的可持续食物生产方式。此外,这样的课程安排还为学生与种植者开展交流、深入探讨可持续食物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机会。
DKU校园同样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保育应用学习的重要平台。例如,候鸟迁徙现象及偶发的鸟类撞击玻璃事件,常被作为相关课程的案例研究。这些真实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入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激发他们提出干预策略与解决方案的批判性思维。
作为一座微型城市,DKU校园在基础设施、校园设施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上,提供了广阔的教学与研究空间。地处生态意义突出的长三角区域、毗邻阳澄湖和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DKU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适宜开展环境科学与气候研究领域的应用学习。
从探访阳澄湖畔的悦丰岛有机农场,学习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知识,并将有机农产品带回校园销售;到深入巴城镇进行三维测绘与建模,以更深入地了解地图背后的政治意涵与城市变迁。昆山杜克大学的本科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区实践学习机会,并借此助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将课堂与书本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议题与知识的深入理解。根据昆山杜克大学学术事务办公室的说明,社区实践教学的预期成果是:
这种社区实践教学模式让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以与当地社区合作的形式,充分应用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技能。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这种教学方法尤为有效。因为它需要学生洞察现实问题、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且理解其需求。
若有教职员工有意将社区实践教学融入课程大纲,或学生希望了解更多包含此教学方法的课程,请联系社区实践教学项目负责人:jiawen.cai@dukekunshan.edu.cn。